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10句好話
(1) 一個人之所以會心累,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
間,舉棋不定。
一個人 之所以痛苦,就是經常徘徊在得到與失去之間。
(2) 有時候,雖然能想明白,但心裏就是接受不了。
(3)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,就是找對了人,
他包容你的不足,並愛著你的一切。
(4) 心結 如果真的打不開,你就給它繫成個花樣兒,
其實生活就是這樣。
(5) 誰走進你的生命,是由命運決定;
誰停留在你生命中,卻是由你自己決定。
(6) 不解釋的,才叫從容。不執著的,才叫看破。
不完美的,才叫人生。
(7) 有一天你會明白,善良比聰明更難。
聰明是一種天賦,而善良是一種選擇。
(8)你難過的事情,有一天,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。
(9) 我羨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,而是攙扶到老的夫婦。
(10) 不埋怨誰,不嘲笑誰,也不羨慕誰,
陽光下燦爛,風雨中奔跑,做自己的夢,走自己的路。
取自網路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加倍奉還
黃昏,寺廟裡靜悄悄的,香爐裡煙霧彌漫,僧人們正在吃晚
飯。一個男人悄悄地溜進寺廟,來到功德箱前面。
白天,男人曾來過一次,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裡放錢。看
看四周沒有人,男人便將功德箱放下,從裡面往外倒錢。在
一邊兒,小沙彌和師父看了個一清二楚。
小沙彌說:“師父,有人偷錢!”
師父說:“我知道。”
小沙彌說:“我們去把他抓住……”
師父說:“不用。”
小沙彌急了:“師父,為什麼啊?他偷了我們的錢,他是小偷!”
師父說:“他不是小偷,那不是我們的錢……”
“那怎麼不是我們的錢呢?⋯⋯” 小沙彌盯著師父。
師父說:“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,現在有人需要它,取出來,
怎麼算是偷呢?”
小和尚聽了默默無語,他眼睜睜地看著男人將功德箱裡的錢
取走。
等男人一走,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,他往裡面看了看,
說:“師父,裡面還有錢!”
師父點點頭,說:“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。如果他
是小偷,還會留錢在裡面嗎?” 小沙彌點了點頭。
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黃昏,那個男人又趁著大家吃晚飯的時候
溜進了寺廟,他來到功德箱前面,看看四周沒有人,又將功
德箱放下取錢。這一次,小沙彌和師父依然看了個一清二
楚。
小沙彌見了,說:“師父,他是小偷,他又偷我們的錢了!”
師父說: “人放錢,人取錢,人的錢人花,何為偷啊? 昨天
他取走一部分,因為不夠,再取走一部分,有何不可?”
小沙彌非常生氣,可不敢發作,只好眼睜睜看著男人取走功
德箱裡的錢。
等男人一走,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,他往裡面看了看,
發現裡面還有錢,心想男人總算不太壞,便作罷。
此後,男人再也沒有來寺廟。
一年之後,男人再次踏進寺廟。男人來的時候不是黃昏,而
是上午。
男人進了大殿,拜了佛,來到功德箱前面,他打開皮包,掏
出厚厚一沓錢塞進了功德箱。旁邊的人都張大了嘴巴--這
男人也太慷慨了。
小沙彌看到這一幕,忍不住走上前去,問男人為何這麼大
方。
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,他說自己那時候走投無路,非
常需要錢,看到功德箱裡的錢,就打起了歪主意,功德箱裡
的錢讓他絕處逢生,現在他的日子好了,他就來加倍奉還。
小沙彌把這事告訴了師父, 師父說: “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
候,只要我們給別人一條出路,別人就能走出困境,最終,
我們也能得到加倍的回報。
功德箱,那是人們的功德箱,也是我們的功德箱啊!”
後來,這事傳開了,寺廟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個功德箱在寺
廟門口,小沙彌專門負責管理這個功德箱。每天,小沙彌都
會往功德箱裡裝錢,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取錢。
開始的時候,白天裝滿錢的功德箱,第二天一早就變少了,可是幾個
月後,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裡裝錢了,每天早上,功德
箱裡都是滿滿的一箱錢,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錢,否則,
裡面就裝不下了。
那裡面的錢,有人加倍奉還的,也有人捐獻的。加倍奉還的人想感恩,捐獻的人想行善幫助他人。
不必鄙夷任何一個被生活壓彎了脊背的人,不是每個人都
有“清高”的資格!誰人不渴望一種尊貴? 何謂大悲? 同
體即是大悲。
網路文章
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
窮人問佛
窮人問佛:我為甚麽這麼窮?
佛:因為你没有學會给予别人。
窮人:我甚麼都没有如何给?
佛:一个人即使没有錢,也可给予别人五樣東西!
1.顏施 即微笑處事。
2.言施..多說鼓勵,讚美和安慰别人的話。
3.心施 敞開心扉對人誠懇。
4.眼施 用善意的眼光給予别人。
5.身施 以行動幫助别人。
轉此可為布施
網路文章
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
禪之燈
漆黑的夜晚,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,到了一個荒僻的
村落中,漆黑的街道上,絡繹的村民們你來我往。苦行
僧走進一條小巷,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,從靜靜的巷
道深處照過來,一位村民說:「瞎子過來了」瞎子?苦
行僧楞了,他問身旁的另一位村民:「那挑著燈的人真
是瞎子嗎?」
他得到答案是肯定的,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。一個雙目
失明的盲人,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,他看不
到高山流水,也看不到紅桃柳綠的世界萬物,他甚至不
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,那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可笑嗎?
那燈籠漸漸近了,暈黃的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游到了僧
人的鞋上。
百思不解的僧人問:「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?」
那提燈籠的盲人告訴他:「是的,自從踏進這個世界,
我就一直雙眼混沌。」僧人問:「既然您什麼也看不見
,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?」盲人說:「現在是黑夜嗎?
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,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
我一樣什麼也看不見,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。」
僧人若有所悟地說:「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?」但
那盲人卻說:「不,我是為我自己!」「為您自己?」
僧人愣了。盲人緩緩向僧人說:「您是否因為夜色漆黑
而被其它行人碰撞過?」僧人說:「是的,就在剛才,
我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。」
盲人聽了,深沉地說:「但我卻沒有,雖說我是盲人,
我什麼也看不見,但我挑了這盞燈籠,既為別人照亮了
路,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。這樣,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
見而碰撞了我。」苦行僧聽了,頓有所悟。
他仰天長歎說:「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,沒想到佛就
在我身邊。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,只要我點燃了他,即
使我看不見佛,佛也會看得到我。」故事就是這樣的簡
單,卻彷彿一瞬間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,某塊漆黑的地
方。
取自網路
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把自己過好
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以為你可以替大家解決問題,你都不必勉強自己, 有時候,只需要靜靜的坐著喝杯茶,笑看窗外正盛放的夏花燦爛, 隨順自然。
請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,外在紛擾不休又如何,過度急躁只會讓你承 擔過多不屬於自己的課題,
請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,外在紛擾不休又如何,過度急躁只會讓你承
請尊重每個人都有其過程,也尊重你自己,體悟的過程或早或晚, 沒有人可以承擔別人的人生,介入過多往往只是干預, 攪亂一池春水,
反而剝奪了個人對人生的體會,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性。
有時候,放手讓別人去體會屬於他的過程,比你過度熱心地介入, 更有效率。⋯⋯
把自己過好,體驗屬於你的體驗,最佳的引發方式,並非狂熱地推拉 別人要對方改變,而是你自己先擁有你渴望的人生,這樣的你, 無形中就能賦予周圍的人力量。
那力量將從中而生,足以讓一個人成長茁壯,迎著晨曦也向著夕照, 每一天,都如此豐富,為生命增添了更醇美的滋味。
請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,體會你的體會,覺悟你的覺悟, 不管世事多紛擾,還是可以活得悠然自得的一天。
文字:Joyce Huang / 亞洲人類圖學院
有時候,放手讓別人去體會屬於他的過程,比你過度熱心地介入,
把自己過好,體驗屬於你的體驗,最佳的引發方式,並非狂熱地推拉
那力量將從中而生,足以讓一個人成長茁壯,迎著晨曦也向著夕照,
請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,體會你的體會,覺悟你的覺悟,
文字:Joyce Huang / 亞洲人類圖學院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牽動靈魂的散文!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人生有太多的遇見,擦肩而過是一種遇見,刻骨銘心是一種遇見。有很多時候,看見的,看不見了;記住的,遺忘了。無論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,還是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,對於心靈,都是一次歷練。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婚姻,是用來經營的;生活,是用來成長的;智慧,是用來飛翔的;眼淚,是用來堅強的;流年,是用來回憶的;幸福,是用來珍藏的……滄桑,或許會催老了容顏,但經歷,永遠是人生中,一筆無價的財富。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這世界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符合想像, 有些時候,山是水的故事,雲是風的故事;也有些時候,星不是夜的故事,情不是愛的故事,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,許多事看著看著就淡了,許多夢做著做著就斷了,許多淚流著流著就乾了。人生,原本就是風塵中的滄海桑田,只是,回眸處,世態炎涼演繹成了苦辣酸甜。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愛是一個過程,只有愛過、傷過、痛過,才會成為一種經歷,我們也才更懂得珍惜。所謂的天真,總是歷練不夠;所謂的成熟,只不過是淚水在眼眶裏打轉,也還會面帶微笑。愛的時候,讓他自由,不愛的時候,讓愛自由……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生命,是一場孤獨的跋涉,一個人走, 一個人跑,一個人流浪;一個人哭,一個人笑,一個人堅強。一場磨難,是一場洗禮;一場傷痛,是一場覺醒。走過,累過,哭過,才會成長;痛苦過,悲傷過,寂寞過,才會飛翔。
經年之後,漸漸懂得:
這世界上,有一種心情叫承重,舉得起放得下的叫舉重,舉得起放不下的叫負重。用加法的方式去愛人,用減法的方式去怨恨,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,人生,最重要的不是得失,而是擁有一顆善待自己的平常心。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有些人,註定是等待別人的,有些人,註定是被人等的。一件事,再美好,你做不到,也要放棄;一個人,再留戀,不屬於你,也要離開。每個人的生命都免不了缺憾,最真的幸福,莫過於一杯水、一塊麵包、一張床,還有一雙無論風雨,都和你十指相扣的手。
經年之後,漸漸 懂得:
難過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灑脫;吃虧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淡然;失敗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自信;被誤解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大氣;無奈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達觀;痛苦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微笑,那是一份解脫……真正的勇者,不是沒有眼淚的人,而是含著眼淚微笑奔跑的人!
取自網路
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
「傾聽」的溫柔實踐
廖玉蕙
多年前,我曾不小心誤買了張昂貴的印花桌巾,正自懊惱間,母親北上時還屢屢火上加油:「這就是那條貴森森的桌巾?恁北部人是安怎!搶人啊!」為了化解尷尬,我百般設法找出桌巾的好處以掩飾。先說它曾做過防靜電處理,「防靜電有啥物路用?」我瞠目結舌;只好接著強調水滴在上頭不會散開,「隔壁金水嬸厝內有一條塑膠的,才兩百元,也不會散去。」我無計可施,做最後的掙扎,辯稱:「你看鋪上桌巾不是漂亮多了嗎?」「我看也差不多,普普。」母親步步進逼,我節節敗退。幾個月後,我老羞成怒:「以後就請您別再提啦!我買貴了東西已經夠懊惱了,您還每次來、每次說,到底要我怎樣!」一向好強的母親,忽然放下碗,囁嚅回說:「毋是啦!我最近手常常發抖,夾菜的時陣,驚無小心落下去,去滴著汝這麼貴的桌巾就壞了!」我永遠記得當時母親說話時窘迫的臉和我聞言後的情緒潰堤。
好強的母親,不慣示弱,她不逕自說明可能弄髒昂貴桌巾的憂心,反用強悍的批評來譏嘲。而身為女兒的我,竟沒能及時識透老人家的再三批評,其實是聲聲焦慮的衰之昭告,寧非大不孝!人際溝通中,傾聽的重要是現代人都知道的。而問題常常不在於「聽了沒」,而在於「聽懂了沒」。
這個有關「傾聽」的親身經歷,讓我感慨良多且深自惕勵。這些年,我有許多機緣和聽眾切磋親子相互對待之道,發現聽講者多著意於爬梳跟兒女的互動,卻鮮少有人來切磋和老父母的相處,這其實是頗值得警惕的現象。老人時代施施然不請自來,未來世代的主人翁在不婚和頂客族日多的少子化潮流下,未必得和兒女直面相照,卻大多必須有和多位老人家長相廝守的心理準備。但從眼下的家庭與社會氛圍看來,這恐怕將成為中壯年人口最為嚴峻的考驗。
語言的弦外之音,是一門艱深的學問,更是溫柔體貼的具體實踐。得先聽出正確的語意,才能做出適當的回應。傾聽不僅需要耳目並用,還得用心琢磨。年輕時越能幹的老人,越無法接受體衰、身弱的事實。曾經呼風喚雨、領著子女面對生活裡風雨侵襲的長輩;年歲大了,雖然手抖了、腳顫了,但要她在言語上主動向兒女繳械服輸可是萬般艱難的課題。
基本上,台灣整個社會雖對老人生理處境多所同情,但對心理的理解卻還甚為表淺,更缺乏對這議題的學習動機與熱情;而當「整齊、清潔、簡單、樸素、迅速、確實」的新生活目標,逐漸成為老人無力追隨之痛時,沮喪會逐漸轉成巨大的失落;當衰老病痛來勢洶洶,必須仰賴兒女扶持,而長期累積的尊嚴與權威,又無法隨勢自解。這時,我們將看到一位彆扭、不講理卻又無法自理的老人,像孩子般耍脾氣或生悶氣;而我們往往只將這種現象簡化為:「人老了,就是這樣,越來越古怪,越來越不講理。」然後,置之不理。
老人不是頑固,是因為歷經滄桑,一時無能示弱;老人不是不講理,是因為思路日益糾纏、常有理說不清;老人不是躲懶不肯去運動健身,而是生理逐漸頹敗,已無力掌控屬於自己的臭皮囊。這時,我們多麼期待可塑性較強的年輕人能多多用「心」傾聽,並以溫柔對待。
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過生活
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,
心若不動,風又奈何。
你若不傷,歲月無恙。
你的選擇,就是你的世界;
你的世界,就是你的選擇。
心靜了,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,
心清了,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。
停下來笑看風雲,坐下來靜賞花開,
沉下來平靜如海,定下來靜觀自在。
心境平靜無瀾,萬物自然得映,
心靈靜極而定,剎那便是永恆。
佛,無處有,佛,又無處不在。
心中若有美,處處蓮花開。
水不洗水,塵不染塵。
取自網路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大笑之歌
前立法委員吳延環先生,曾經以他的養生經驗寫過一首「大笑之歌」:
「一笑煩惱跑,二笑怒氣消,三笑憾事了,四笑病魔逃,五笑永不老,六笑樂逍遙,時常開口笑,壽比彭祖高。」
吳委員「大笑之歌」,指出笑口常開,可以袪病延年,健康長壽,這是通過他實踐的經驗之談,道出了養生三昧。
取自網路
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多情卻是總無情
劉墉
妻的眼睛不好,所以自從到美國,就常去看一位眼科名醫。每次從診所出來,妻都要怨:「看了他十幾年,還好像不認識似的,從來沒笑過,拉著一張撲克臉。」 有一天去餐館,遠遠看見那位眼科醫生,他居然在笑,還主動跟妻打招呼。 妻開玩笑地說:「真稀奇,我還以為你從來不會笑呢!」眼科醫生笑得更大聲了,突然又湊到妻耳邊,小聲地說:「妳想想,看病的時候我能笑嗎?一笑、一顫,手一抖,雷射槍沒瞄準, 麻煩就大了。」說完,又大笑了起來。 飯吃一半,那醫生跑過來,舉著杯敬妻。臉紅紅的,看來有幾分醉了。喝下酒,話匣子打了開來:「妳知道在美國, 醫生自殺率最高的是哪一科嗎?」 他拍拍自己胸脯:「是眼科醫生!」停了幾秒鐘,抬起紅紅的眼睛:「想想!揭開紗布,就是宣判。看見了?看不見?你為病人宣判,也為自己宣判。問題是, 前一個手術才失敗,下一個病人已經等著動刀,你能傷感嗎? 所以我從來不為成功的手術得意,也不為失敗的手術傷心, 我是不哭也不笑的。只有不哭不笑的眼科醫生能做得長, 也只有不哭不笑的眼睛看得清,使病人的眼睛能哭能笑。」 他這幾句話總留在我的腦海,有一天在演講裡提到,才下台,就有一位老先生過來找我。 老先生已近八十了,抗戰時是軍醫,他拉著我的手,不斷點著頭說:「老弟啊!只有你親身經歷,才會相信。那時候,什麼物資都缺, 助理也沒有,一大排傷兵等著動手術,抬上來,開刀,才開著, 就死了。沒人把屍首抬走,就往前一推,推下床去, 換下一個傷兵上來。」我把眼睛瞪大了。 「是啊!」老先生很平靜:「死人可以等,活人等不及啊! 有時候手術檯前面,堆了一堆屍體。救了不少,也死了不少。你能傷心嗎?你有時間去哭去笑嗎?所以, 只有不哭不笑的能撐得下去,只有不哭不笑的醫生,能救更多人。」 到深山裡的殘障育幼院去。才隔兩年,老師的面孔全不一樣了。「一批來、一批去,本來就是如此。」院長說:「年紀輕輕的大學畢業生,滿懷理想和愛心,到這裡來。抓屎、倒尿,漸漸把熱情磨掉了,於是離開。然後, 又有新的一批跟上來,不是很好嗎?」 說著,遇見個熟面孔,記得上次我來,就是他開車送我。「王先生是我們的老義工了。」院長說。我一怔,沒想到那位滿臉皺紋、皮膚黝黑的中年人,竟然是不拿錢的義工。 「他在附近林班做事,一有空就來。水管破了,今天他忙死了。」「他是教友嗎?」「不!他什麼都不信。他只是來、只是做, 做完就走,隔天又來。 你不能謝他,他會不好意思。只有這種人,能做得長。」到同事家裡做客,正逢他的女兒送男朋友出國,兩個人哭哭啼啼,一副要死的樣子。 「年輕人,太愛了,一刻也分不開。」同事說:「只怕很快就要吹了。」「這算哪門子道理?」我笑道。「等著瞧!教書教幾十年,我看多了,愈分不開,變得愈快。」果然,半年之後,聽說兩個人吹了。都不再傷心,都各自找到新的戀人。想起以前研究所的一位室友,不也是這樣嗎?剛到美國的時候,常看他打越洋電話。在學校餐廳端盤子,一個鐘頭三塊錢,還不夠講三分鐘的電話。常聽兩個人在電話裡吵架,吵完了哭,哭完了又笑。女孩子來看過他一次,也是有哭有笑。激情的時候,把床欄杆踢斷了;吵架的時候,又把門踹了個大洞。只是,當女孩回台灣,他神不守舍兩三天,突然說:「才離開,就盼著再碰面;才碰面,心裡又怕分離。愛一個人,真累!」 然後,他去了佛羅里達,不久之後結了婚,娶了一個新去的留學生。 少年時,我很喜歡登山。記得初次參加登山隊,一位老山友說:「我發現在登一座高山之前,哪些顯得特別興奮的年輕人,多半到後來會爬不上去。因為他們才開始,心臟就已經跳得很快, 又不知道保存體力。 倒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表情,一路上很少講話,到山頂也沒特別興奮的人,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。」 也記得初登山時,常對著群山呼喊,等著聽回音。有時候站在幾座山間,能聽到好幾聲回音。有一次正在喊,一位老山友卻說:「別喊了!浪費力氣。真正登到最高峰,是沒有回音的。」不知為什麼,最近這兩段老山友的話,常襲上我的腦海。我漸漸了解什麼是「多情卻似總無情」、「情到濃時情轉薄」,也漸漸感悟到什麼是「太上忘情」、「情到深處無怨尤。」 只有不喜不悲的人,能當得起大喜大悲。也只有無所謂得失,不等待回音的人,能攀上人生的顛峰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